box modul

181-6278-8876

以未来发展方向为目标推进乡村规划

2021-12-09 11:05:02 )次浏览

自古以来,中国的乡村大都是风水先生选的址,是乡里的乡绅能人画师构思出来的,再加上能工巧匠建设出来的,通过岁月的演变,自然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村庄格局与风貌,并没有现代意义的乡村规划设计

现在学界也对乡村规划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自古乡村没有规划,不要去做规划,有些希望面面俱到。那么乡村规划到底有没有用?到底要不要做?怎么做呢?

2019年我写了一篇《乡村规划到底有没有用》的文章,想就乡村规划的实用性进行深入探讨,几年下来到各地看到大量的还停留在单纯补短板、顾眼前的规划,的确用处不大。

乡村规划需要从未来和发展的角度提前谋划规划。

第一部分 以片区为单元编制村庄规划符合下一步发展需求

以片区为单元编制村庄规划符合乡村振兴的需求。我们需要从就村庄就乡镇谈规划向更大的范围、更大的片区去开展我们的村庄规划。

1. 单个编制村庄规划造成了平均发力

乡村规划理论基础匮乏。乡村规划基础较差。由于长期以来乡村规划理论基础匮乏,再加上经费不足、重视不够等因素,造成了单个乡村规划编制大量简单照搬城市模式,注重形式、内容空洞,农民看不懂,实用性极差。乡村自古是自治的,规划设计更注重具体的点、具体的做法。规划如果得不到认同和参与,更得不到执行。所以,现有乡村规划的确大多没什么用。

平均发力是乡村规划最主要的问题。这些年我们单个的编制村庄规划,对农村的人居环境、产业布局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乡村建设平均发力,平均的去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带来了不少的问题。

2. 当前乡村规划思路混乱

这几年乡村热,但是也引起了我们乡村规划思路很乱,有很多的人非常热爱乡村的,都在参与乡村规划,有些从农业角度出发的,有些是谈乡村治理的;也有一些同志对乡村非常喜爱,甚至到了发烧友,他们应该说是非常热爱乡村的;也有一些是搞城市规划搞城镇规划的,他们从城市的发展,从城镇的未来的角度也在思考乡村;还有一些从事乡村规划和设计专业的,他们从村庄布局,从村庄的人居环境开展入手等等这些,包括刚才说的这些建设派……这些不同的思路都表达出大家对乡村是非常有感情的,从自己不同的角度去入手,很多工作做得非常之细,非常值得我们敬佩钦佩。但是这么多的规划都分别强调自己的角度,从自己的专业背景去考虑,强调自己的重要性,也一定程度造成了思想混乱,甚至互相是在打架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造成了我们乡村规划混乱的思路。

乡村规划需要统筹考虑。这也是一个多规合一。城市需要多规合一,乡村其实个体小面很大,更加复杂,更加需要多规合一,更加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考虑。由于我们乡村系统很复杂,需要我们从系统统筹的去考虑。

乡村是不断变化的。村庄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一定会永远存在。乡村经历过从原始的聚落到逐步集聚的村庄,到后边形成了乡镇,再集聚到县城,到逐步城镇化、工业化之后形成城市群。演变的过程是经历了几千年的过程,未来的发展会怎么样?

未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本身也会存在逐步的衰减,有一个持续的衰减过程,这导致我们的产业、人居环境、空间结构、社会治理都将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乡村的问题不只是乡村本身的问题,它是跟社会经济、产业城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而变化的,单纯从某一个方面去看,都容易走偏,所以我们要系统的去看待发展。当然我们的空间格局也要承上启下,承上是我们社会经济、产业、文化各个方面的变化,启下是我们产业布局、治理结构建设重点等等,所以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规划,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乡村规划。

我把我国的乡村规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查漏补缺、补短板基础设施,现在是环境整治、提升产业,包括我们农村的农房安全等等这方面的规划;前些年我们也开展了人居环境的整治,这方面针对以规划提升产业,植入产业的规划;现在是第三阶段,进入了乡村振兴阶段,在这个阶段这个背景下去开展我们的乡村规划;第四阶段是未来乡村阶段,未来乡村完全城乡融合了,城乡一体了,逆城市化出现了,还会有很大的变化。在这四个阶段中,过去的农村是有短板的,农村是很穷的,原来的乡村规划是针对过去和当下而编制的。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人居环境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乡村建设,我认为非常好,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城乡差距极大缩小,应该说农村越来越美了,和城市的差距了,越来越小了。

事实上,城乡二元对立结构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从2005年新农村建设战略到2017年确立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各部门已经向农村投入了几百万亿的设施性资产。因为农民无力自主形成资本投资能力,农业无法完成资本积累,只好由政府投资来完成。这就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但我们在原来二元结构体制下形成的全部制度、法律、政策乃至于政策操作的部门都还没有改。但进入了新的乡村振兴时期,要有新的理念,过去的一些理念现在可能并不适用了,这个可能也不符合新的发展的需求了,甚至可能方向不一定对,甚至是个错误的导向,也带来了我们资源的浪费。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我们还是站在原来的角度下去编制乡村规划,那么将对乡村未来发展是个错误的引导。

我们很多地方改善了大量的人居环境,打造了许多的美丽乡村,甚至每个村都有一些产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人照样会走,这样的方式从过去看可能是对的,从未来看也可能不一定对,甚至是个错误的。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人居住,可能再过个三五年就会衰减空心,甚至没人居住了,有些地方可能未来10年也会逐渐消失,我们能不能在发展过程中分类分阶段的精准的去规划好,去安排好,去给予我们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支持,值得我们深思。也有些地方可能未来变成了耕作期间的临时车间,现在这些北方地区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他们平时冬天都在县城去居住,到了农忙季节好的季节回到乡村去居住,这样的乡村其实是一个他们在耕种期间的临时的一个居住点,这种乡村有必要搞那么好吗?一些地方做美丽乡村的打造,未来到底划不划算,经不经济?农民去务工去种田,生活方不方便他们的生活,分散布局的精不精彩,又做了很多的设施,到底有没有必要?我觉得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资金还是要集聚使用,不能太分散。

对于乡村的认识,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认识,来自城市的人和长期在乡村居住的人对乡村存在不同的看法。人的集聚离不开产业,离不开城镇化,但并不是有了产业就能集聚。很多地方调研发现,有了产业,人照样走了,因为有些地方年轻人要找对象,有了孩子希望到城里上学,丈母娘也希望到城里有房子,事实上我们城里人都一样希望孩子上名校,再大的年龄人还要帮子女看孙子,也需要很好的医疗服务。因此我们不能轻易讲让农民回到乡村,其实很多农村人不喜欢农村,他们长期在农村里,不喜欢农村这种标签、基础设施等等,他们更向往城市,反倒是一些城市里一些有情怀有能力有闲的人更爱农村。我们现在有很多农村发烧友,他们对农村很有感情,但是很遗憾他们不常去农村,没有真正的了解农村,他们对农村的想象停留在文人画师的理想里,他们也不了解过去特别解放前农村的设施落后、道路泥泞、经济凋敝,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很不好,尔虞我诈,农村也有很多丑陋的现象。过去的农村并不美,这些发烧友们以为要回到过去的农村就是一种美,实际上这种思考过于浪漫了,其实近些年农村越来越美了,尽管还不是完全理想,但是我相信未来会更美。

在今天我们国家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我们乡村难以独善其身,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的思考我们的格局,思考我们的规划。

3. 以乡镇为单元存在一定程度的效力不高、产业的集聚、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

单独的编制村庄规划是最不划算的。一个村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涉及到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产业等多个方面,没有几十万是编不好一个村庄规划的。地方政府往往没那么多资金,也没有必要花这么多钱编制规划。但同时,往往一个县有很多地方自然地理环境一样,社会发展水平一致,经济文化特征相同,村庄的区别并不大,70%左右的内容是一样的,个性部分只有30%。所以相同区域的村庄一起来编制规划,反倒更经济,针对性也更强。

一个乡镇虽然地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是一致的,以乡镇为单元编制村庄规划也比较经济划算的,也符合村庄人口日益减少的趋势。但从产业资源经营组合的活力性、市政基础设运营的经济性等角度考虑,未必是最具活力和经济性的规划单元。部分乡镇过分追求产业发展,最终夭折造成浪费;部分乡镇功能求大求全,各种文化教育商业养老设施闲置浪费比比皆是。

(1)特性小镇产业面临严重挑战和重新发展

全国的产业已经向大的区域产业集群集聚。县域经济产业流失衰败,面临巨大的挑战。八九十年代所形成的村村冒烟、镇镇点火的乡镇产业面临生死挑战,到了必须彻底把乡镇企业统一集聚,精准定位,转型发展的时候了。

有些专家也说乡镇的用地很便宜,其实未必,这些产业这些用地尽管很便宜,但是产业所急需要的物流、人工、设备,包括产业链的形成,这些所带来的要求其实算起来并不便宜,向县域集聚更加合理。

以县为单位集聚的产业更加高效。河南省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过去一些年在一些县里边都规划了一个产业集聚区,那么通过一些年试点下来了,大都开展起来了,也选了一些条件比较好的重点镇,做了一些产业园区,现在发现往往就失败居多。

广东肇庆的怀集县也把全县的产业集聚到县里边一个4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把每个乡镇里边又设了每个乡镇的园中园,各自去考核自己的成效,效果非常好,因为它统一布局,统一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值得学习和推广。

在产业发展之后,乡镇去统筹的考虑基础设施也有很多的问题。

(2)乡镇巨大的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我国城乡建设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在乡镇大量的重复建设,高标准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一方面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高标准建设和重复建设,所以需要城、镇、村统筹考虑,一体化设计,减少不足、过高和重复的建设。未来绝大部分人都会到县城以上的城市去居住。按现有的户籍人口和乡村人口规模去开展建设是最大的浪费。呼吁国家和有关部门紧急出台政策限制减少这些重复浪费。所以,这也是四川省突破区划,以具有运营关联性村庄片区为单元编制规划的意义所在。

4. 以片区为单元编规划更便于资源整合,符合下一步发展

我们现在以区划集中编制规划、统筹安排,更加便于资源整合,每个片区要注重不同。比如城郊融合片区、产业带片区、文旅片区、农业片区、生态涵养片区要有不同的定位和侧重,也有不同的产业和人居环境的一些不同建设搭配的方式。发达的地方应当标准适度超前,生态涵养地区则需要一些生态的办法去做一些设施投入和人居环境改造。

(1)怎么去解决功能片区划分: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单个乡村是规模小但内容复杂的,但是一定片区内的乡村又是在相同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相当的共性。以片区为单位推进乡村建设更经济、系统、高效,以市县为单位更利于统一部署,推进实施。通过划分好片区,准确把握城乡结构演变新趋势、产业集聚发展新要求和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积极顺应自然地理走向、经济发展趋向、人口迁移动向和人文情感倾向,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原则,科学确定片区规模和覆盖范围,切实做到顺向优化、分类施策,可更好促进乡村地区联动化发展。

(2) 从全县域统筹乡村规划

传统的城镇镇村体系规划不以乡村地区为主体。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上位设计。

不同乡镇,不同的先天本底和条件也都需要不一样的定位和规划。传统的城镇镇村体系规划是以县城为主体,最多考虑到一些乡镇,没有涉及到村庄,也很难把村庄的问题说清楚,所以需要系统的编制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内容贴近建设、方面众多、深度深,是乡村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规划和上位设计。一些没有条件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地方,也可以一定程度的用县与乡村建设规划来暂时替代村庄规划。

主要内容:乡村振兴新格局、产业及项目落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多规合一规划、乡村风貌规划、村庄整治指引。

(3)从全县域统筹乡村规划

张北的实践

县城是行政、商业和文化的有机生命体,还将持续发展。要全力做大县城,打造低门槛生态城郊,承接乡镇转移人口。在河北省张北县的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中,我们加大全县乡镇向县城集聚的力度,做大县城,缩小乡镇,构建“大城小乡”的新格局。全县有20多个乡镇,每个乡镇镇区的户籍人口有些前几年是2000人,通过我们在规划中调研就发现,现在很多镇的镇政府所在地只有500人。我们把全县的乡镇划成四个片区,统一规划,还在县城周边构建了一些低门槛承接了农民进城的一些区域,极大的集聚了整个县城的发展,那么乡村更加的生态本领恢复好。通过我们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不断的推动,现在张北县城发展越来越好。

恭城的实践

我们在第二届全国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在部领导的领导下尝试了恭城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主要内容有分区体系、梳理乡村空间体系、第三空间、乡村用地规划、农业产业发展布局、优化项目配置、基础设施规划、乡村风貌规划、村庄整治指引。

第一次把全县114个行政村,855个自然村第一次布局在全县域的图上。从这些分布来讲,我们去研究村庄演变的一个规律,也通过人口、建设、面积密度、人均收入、产业等多个方面进行统一的研究,把全县划成三个大的片区,是东西的山地丘陵片区,中部的河谷边区,并在这个片区又分别划出了深山片区、浅山片区、城郊片区以及河谷片区6个片区。

通过不同的地理、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生态划定片区,最后落实到行政区具体去操作实施。当然我们分别通过这种点线面的结合,特别研究了在城市和边远乡村的第三空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乡村用地的规划,从产业的空间布局,到我们重点项目的一些配置,包括基础设施的一些统筹的方式,到哪里去集中收集,到哪里去处理,到哪里去建设,也对乡村的风貌进行规划,把全县划成8个不同的片区,分别有针对性的去引导,去让它更具特色。

通过规划设计的引导,当地的乡村建设取得重大的成绩。当时在现场会规划得到时任副总理汪洋同志的高度好评,在会上三次表扬规划,我们后边也把经验在各地进行了推广。

5. 从省市域层面思考乡村问题与乡村规划

在一个市里边我们乡村的格局跟城市的关系,跟我们整体的产业带交通格局都密不可分,甚至从省域来讲,我们还有更大的范围需要去考虑。像有些地区,整体城镇发展不是很好,产业相对落后,所以需要站在更大的范围去定位,研究好我们的乡村规划。

比如我在老家湖南湘西,在湖南的西部,本身乡村的发展思路,需要站在全省的角度考虑怎么跟长株潭地区去统筹考虑,最近刚刚通了高铁,怎么去对接长株潭的人,乃至更远的人来这里来休闲康养,农产品怎么布局,村庄怎么去建设,用什么标准,都需要更大的范围去考虑。

第二部分 乡村规划要重点突出城郊乡村圈、城乡融合发展带、景村融合片

乡村规划下一步重点在于突出城郊乡村圈、城乡融合发展带、景村融合片。乡村规划既需要从面上从片上来进行全部覆盖,但是也需要有重点突出。未来乡村振兴的重点在哪里呢?

有了片区和单元去考虑去我们的规划,解决了很多乡村面上的问题,但是未来乡村地区会更加集聚,我们需要重点的去发展。我们更集聚的更下一步的乡村振兴的一些重点的片区,需要集中我们的编制力量,集中我们的建设和产业布局去考虑。

乡村振兴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要振兴,是乡村振兴,不是村庄振兴。随着城镇化的大趋势,很多村庄和城市的发展,还是向大城市去集聚。我们只是在这个背景下,怎么去把剩下的人在一些地方集聚起来,把这些地方振兴起来。发展农村产业,也不是村村冒烟、镇镇点火,是一些有资源的地方才有发展,有人的地方才能发展,一些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产业才能发展起来。

传统农耕时代所形成的人均只有一两亩地,是振兴不起来的,是发展不起来的。乡镇乡村的集聚也是一种振兴,生态的恢复也是一种振兴,田园的流转和整合,也是一种振兴,这些都是我们乡村振兴的目标和方向未来。

未来乡村总体发展方向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集聚,集聚是更高效的,乡村也就会越来越集聚。分散的成本高,达不到经济的活跃,集聚产生高效。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之所以发展不起来,很大程度因为集聚不起来,是因为分散没有规模,不高效。传统农业的发展主要考虑生存和安全,很难产生附加值,一亩地也只有几百块钱收入,要靠规模才能产生附加值。即使我们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也依然没有让农村振兴起来,再加上现在“三农问题”转变为“三老问题”,老人问题越来越严重、老房子住的人越来越少、老田没有肥力。同时现在有些地方调研发现,有些地方一亩地几千元,有些地方几百元,平均下来,靠一两万,两三万农民人均收入,只是小康水平,是无法振兴起来的,没有五六万以上能振兴吗?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么多呢?那就只能靠人均耕地的提高,达到一百亩到两百亩。

同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办法。有些区域会长期发展,如城郊区,要标准适度超前打造。有些会持续活跃增长,但从长远会慢慢缩减,我们也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设施。有些稳定,但长远会衰减。还有一些衰减的比较厉害,我们要采用更加生态的办法。我们要走什么样的路呢?有些专家说要回到农村,回到我们过去的这种田园生活,我们可以积极去探索有没有第三条路?有没有这些城乡融合带、城郊融合圈呢?但绝对不是分散式的乡村。我们也不是欧洲的大城小村,但肯定是和城市紧密连接的交通有关联、人口密集、产业辐射的都市圈地区,这些地方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形态。比如京津冀的腹地里、长三角、珠三角的产业带中,乃至西部大理州海西的乡村群。

在实践和研究中发现,很多地区应该把一些长期会发展的乡村,集中连片统一打造起来,形成一个集中连片带,产生综合作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城市周边的城郊乡村圈、城乡融合发展带、景村融合片会长期发展,要集中起来研究,统一规划,重点发展,乡村未来重点会在那里集聚。

1. 乡村未来集聚的重点

乡村振兴要找准聚焦点,基于对城镇化的预判和城乡融合,展望未来,乡村将在城镇和产业带郊区、交通便利、产业发达、文旅资源丰富的、传统特色突出的地方集聚和重构。找准乡村振兴的聚焦点,运用集中超前的思路围绕着城镇(产业带)乡村圈,城乡融合带,村景融合片,作为乡村振兴聚集点进行重点打造。

集中连片重点打造。因为规模效应问题,一个孤立的村子无法满足城里人多样化需求,因此得出结论,这类村庄也需要连片打造。通过空间连片发展、重构村落、自然风景、民族风情要素、植入现代旅游、休闲项目、让乡村有自我造血机制。精心策划乡村发展模式,各村庄进行差异化打造,功能、风貌、产业等重新定位。重构变异创新塑造魅力,在原来基础上进行重新的改造重构,让它更具有可看性规模性。

2. 适度超前规划城郊乡村圈

(1)规划城郊乡村圈

根据城市能级,往往会形成数公里至十几公里厚度的城郊乡村圈,这些村空间邻近、交通便捷、环境舒适,与城市形成互补的关系。一些城市务工人员在此长期居住,一些城里人周末会到这里休闲,也有一些城镇配套产业也植入在这里,形成了乡村和城市互相融合的区域,未来这里也会长期发展存在。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城乡融合,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城郊乡村圈会是未来乡村发展的一个重点。不能因为我们是搞乡村的,就片面看重乡村。城乡就像头和脚一样,头疼可能要医脚、脚疼可能要医头,头和脚是分不开的。我们必须集聚,县城也是乡村的一部分,农民是最不想喜欢农村,最不希望留在农村,要为农民提供进城的可能。县城不仅仅是小县城,更是大县城,包括了县城周边,规划一些承接农村富裕劳动力进城的承载地,增强县城综合服务和承载农民就业居住能力。

目前,很多地方年轻劳动力和孩子已经大都离开农村,农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少量的妇女,农村仅剩下的农活一方面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农忙之时剩余的劳动力不足以支撑。未来需要给他们提供进城可能的同时,提供适当零散的就业机会。在城边打造低门槛社区,可以一方面为农民提供进城后的城市服务,另一方面这样的成本也不是很高,还能吸收就业。

河北张家口张北县在城郊打造了一个万人社区,把农村的闲散劳动力集聚起来,比如一些摘蔬菜,挖土豆等等,特别是一些农忙季节的时候,需要这些轻劳动力,能够很高效的来召集劳动力。原来散布在村庄里面找很困难,成本很高,如果一些县城都在周边设置两三个这样的社区,可能是一个更有利于集聚的方式。

(2)高标准超前打造城郊乡村圈

城郊乡村圈需要高标准超前打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无差别化。乡村房屋精美,花园式生态环境,既能享受郊野乡村生活的乐趣,又能承接城市文明。规划中注重提供产业植入空间,引导风貌建设,跟城市风貌的协调;人居环境建设标准向城市看齐;功能融入城市,解决城市的部分服务职能。

宜都城郊乡村圈:我们在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的乡村振兴规划中,提出了城郊乡村圈,在规划中发现宜都市存在着自己的“胡焕庸线”,沿着一个高速公路和长江相夹的4公里地带,现在的全市已经有70%的人居住在城镇和乡村带里面。西部地区往往是一些丘陵和山区,西部地区的一些村庄有村没有庄,都是一些居住的散户,三五户一组,大量的浪费了一些道路设施基础设施,所以需要集聚。未来规划我们按照90%人的标准集聚在这条带上,同时在带里边我们标准适度超前的打造了红高片区、陆城片区和枝城片区三大城郊乡村圈。

3. 鼓励吸纳向城乡融合发展带集聚

在县域中往往存在沿着公路、河流会形成乡村带,这些乡村带很有活力,会长期存在,我们要围绕构建连接县城到乡村的城乡融合发展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带。结合交通干道,把县城、主要乡镇和一些有资源的村庄,通过发展廊道连接起来,重点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带,吸纳带动周边的乡村发展,向这里集聚。

放开片区的核心村建设要求,给与适当空间,允许其他地区想建房的农民带着宅基地迁入,使得城乡融合发展带成为长期存在乡村地区。

打造成片免费农林景观带吸引城市人。把一些山川、河流、古村、民俗风情巧妙的串联起来;大规模成片栽种不同季节不同类别的果树和花卉,做到每月有不同的水果和花,提升大地景观,打造农林景观带;免费吸引城市的人来采摘和休闲,带来流量和人群,带来了大量的餐饮和住宿流量的增长;当达到一定量之后,我们的优质农产品相当于直销了,也能带来我们农村的固定资产农房的升值。同时我们这些地区还可以植入一些微型的田园商业综合区以及乡村集市,服务乡村服务都市里来的人。

我们在河南省焦作的修武县新型城镇化规划里,也提出了景城乡融合带。修武县北部有一个云台山是个著名的5A景区,县城的建设基本停留在80年代县城的建设水平,如何去把城乡结合在一起?我们在中间构建了一条20公里长、数公里宽的一个景城乡融合带,通过一些农林景观的打造,通过一些免费的政策,把一年几百万来云台山的人逐步的导向我们县城,把城景融合起来,也带动了乡村的发展,周边的山区的乡村向这些地方去集聚发展。

4. 精准特色打造景村融合片

有很多的村庄和景区是融为一体,互为图底,这些村庄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景点非常丰富,可以依托景区发展,既是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景区提供了很好的旅游承载地。未来这些村庄也将长期的存在和发展,要特色高标准的打造,达到村景融合的这么一个效果。

江西婺源:景村融合片

江西婺源应该说是一个景村融合的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大家都知道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在油菜花里边有江南,梯田花海,徽韵很浓,通过了精心的策划,通过免费引人休闲常来,很多策略,让长三角和周边城市的人在这里免费田园、免费钓鱼、免费采摘、免费麻将,便宜吃住,特色餐饮、举办厨师比赛、田园街市交通便捷、村庄的民宿等,带来了婺源整体的发展。每年的旅游收入将近300个亿,也把乡村带活了,带美了,农民带富了。

第三部分 未来的乡村会怎么样?

未来乡村到底是什么样?乡村的格局又会是什么情况?乡村需要展望未来,未来乡村的科学预测会让我们少走一些弯路,科学的布局,精准的布置我们的设施和产业。

乡村的规划,过去是在补短板,现在是搞产业,未来我们要把握发展趋势。发展到现阶段,规划要讲未来,城镇化率都已经发生巨变,未来的乡村产业会怎么样?人会去哪里?未来怎么治理等等都会发生变化。如果我们要展望未来,那我们乡村的未来是什么?

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经历了8-10个轮次的建设,应该说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没有一个长远目标,造成重复建设。我们规划要适度超前谋划我们的未来,试想一下我们在过去三十年前,敢想今天吗?深圳的规划每次最大胆的预测,事实证明都是最保守的,因此我们乡村必须要有超前谋划。

1. 中国乡村未来会怎么样?

(1)发达国家的乡村格局给我们提供了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前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自工业革命之后,加上海外移民,西方城市就迎来了快速城市化,农村很多地方出现凋敝,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剩下的乡村,在几十年前,至少在二战之前,欧洲的城乡格局已定。欧洲城镇化率比较高,比如德国,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完成城镇化。战后的欧洲农村地区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在近几十年发展中,也没有大范围的逆城市化出现,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很难找到村庄,从高速边看,大部分地区只剩下散户或者农庄。那么这种模型,国外大量的小型农场,户均几百亩以上土地,带来农村比较发展。事实上,我们东北地区也是人均在几十亩土地以上,农民应该说是小农场主是比较富裕的。

再看看东亚模式,日本和我们国家很相似,都是农耕底蕴很深的国家,他们的城镇化率很高,已经高达93%了,他们的村庄也都消亡了。日本全国30%的人集聚在东京,50%的人都集中在东京和大阪的都市圈。北海道地区有大量肥沃的农田,机械化程度高,但是很难找到传统意义上的村庄,都是一些散户组成的;村里面的人也都是在70岁以上,他们真正能干多少活呢?其实都是机械化农业,这也并不影响日本的农业发展,这些模式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路径,也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乡村的景象。

(2) 我国城镇化已经到了拐点

我们国家的城镇化率实际已经接近70%了,目前公布的是63.89%,由于七普统计的时间都是在疫情期间,农民都返乡在家,数据统计城镇化在城市比较少,比较偏低,根据全国各地的调研和抽样调查了,特别是这次打疫苗的数是非常准的,实际情况看大量镇区的空心率一般在50%,乡村人口大部分只剩下30%了,真实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70%,城镇化已经达到了拐点,我近几年有系统的把东北西北、华北华南,东部地区、西部地区都走了一遍,去了大量的乡村,看到真实的情况大概是如此。

85%才是城镇化的平衡点。学界普遍把80%作为我国城镇化的平衡点。但是根据实际情况预测,包括这几年的增长速度,同时参考日本城镇化率93%的发展模式,我们判断至少85%才是我国城镇化的平衡点,逆城市化也只会在大城市郊区山清水秀之地出现,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村庄。

(3) 城镇化进入稳定阶段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后,未来的格局也越来越清楚了,现在近70%的城镇化率,未来的变动幅度没有前几年那么大了,城乡的空间格局剧烈变化将进入收官阶段。

(4)乡村结构将随着人口的变化发生巨大的调整

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即将尘埃落定,乡村结构将随着人口的变化发生巨大的调整。城乡发生实质性巨变。农民工引发的城镇化早已消失,现阶段城镇化主要体现城镇内的人口分布调整,如何在这个过程获取竞争优势?城镇化高质量化导致县城、镇的萎缩,县城和镇将剧烈分化。

镇乡萎缩,大量乡村濒临解体。大量的小城镇萎缩,面临衰败和空心。村庄凋敝,50%濒临解体和死亡,有些村干部都凑不齐,城镇化已经发生了巨变。

2. 未来的乡村将如何分布

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更高更现代化水平,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将会大幅缩小,而由于城乡关系格局、人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是由收入差距决定的,收入决定人的空间分布,人选择空间移动时也往往是综合考虑净收入差距达一定经验值增长幅度才会行动,例如农民工进城是因为收入提高大致一倍以上引发的。因此未来随着人的流动,一定会形成一个根据未来城乡收入差距不过大的这一条件为基础的空间布局(规划的约束条件)。因此,考虑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城乡空间关系势必需要重构,未来的乡村会随着城镇化的趋势发展,传统村庄布局将发生巨变。

我们判断甚至90%的村庄都将面临解体和消亡。当然解体和消亡并不代表农村没人住,可能是散户。一些乡镇也随着产业的分布来决定它的大小,将来一些纯农业产业以外的没有其他收入的地区,将会严重的萎缩,乡镇只有1000~2000人,很多乡村会出现散户和一些家庭农场,未来乡村就要加强县城城郊乡村圈和乡村旅居区去集聚,更新一些结构去集聚。

(1)城郊融合圈

未来在城郊的乡村将进一步与城市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城郊融合圈。这些地区的乡村将长久存在,是城乡人民都喜爱的理想居住空间。所以我们要超前布局,保护好这些地方的生态、景观、文化和风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城郊融合圈里打造未来乡村。最近我们正在宜昌猇亭区打造未来乡村,按照未来三五十年之后的一些预测和憧憬去打造。

(2) 乡村旅居区

未来,一些乡村变成满足城市人生活需要的领域,大家都向往到郊区到乡村去生活居住,比如不断提高的观光、休闲、康养、文创等城里人的需求将由农村来提供,这些需求通常带来较高经济附加值,从而维持这类乡村聚落形态,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圈周围的山清水秀之地未来会产生很多新的旅居新区,这些旅居新区是新经济下的产业新区,对县域经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形成了一个康养旅居区,巴马山清水秀,特别水有某种神秘的矿物质,对人的健康和长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在巴马已经打造成了“世界长寿之乡,中国人瑞圣地”,全国有十几万人到这里长期的居住和生活,也给当地的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3)分散的农庄

将来很多乡村分布形态就是农庄的散布点,农业合作社是服务小农的一个最佳的载体,从全球农业发展的历史,亦或是国内各类农业发展模式的观察,现阶段农业合作社进入了最好的一个发展阶段。

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现代化水平。城郊一些乡村会出现很多散户和农场,像我们今天看到的欧洲一样。一些老村、旅游村也会少量人口。未来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没有其他收入的地区,如纯农业地区,不能够支撑较多人口居民点的长久存在,未来只会根据户均农业收入水平,留下少量农庄散布点,未来打造精美村居。

3. 未来的乡村:产业、建筑、基础设施、生态等将发生什么变化?

再过三十年五十年,我们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经济产业发达,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交通以轨道交通为主,产业机械化智慧化,甚至机器人耕种,居住环境一定是美的生态的,建筑一定是自动智慧的、低碳零碳的、生态浪漫的,是非常精细的。我们的居住生活方式可能是逐群而居,可能是散居,我们也可能是逆城市化回到农村去,也会做一些农业,那他们的农业一定是满足精神需求的、自给自足的农业,而不是售卖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未来充满想象。

“未来乡村”是立足乡村资源特色、地域禀赋、产业优势和人文特征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突出、环境优美、服务便捷、智慧互联、整体智治、共同富裕的,引领乡村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

未来乡村也是理想生活的诗意栖居。中国每个人都有乡村情节,大家都向往那种“食材自己种,好酒自己酿,炊具自己编”的美妙乡村生活。我们希望未来的生活在物质满足了的情况下,还可以像诗意一样栖居。向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彩、诗意栖居的乡村未来生活。

衢州作为浙江甚至全国率先启动“未来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地区,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龙游县溪口未来社区作为当地“未来乡村”的试点,围绕“四化”,探寻“未来社区”怎样从理想落地。

在乡村振兴开局之年,乡村的发展将进入完全崭新的阶段,乡村的空间格局也将发生全新的调整和转变,乡村的规划也将跨入全新阶段,将面临新境界,打开新格局。时代赋予我们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应共同践行:探索乡村建设新思路,携手并肩打造更加美丽富饶、诗意栖居、闲适惬意、宛若仙境的美丽乡村!